但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,一个角色需要内圣外王,一个角色需要卖力夸张的表演。如果一个人在“领导者”和“网红”之间有平衡认知的话,问题也不算大。因为“网红”效应不过是“品牌效应”中的一个部分。如果一个人认为这家公司的成长完全是基于自己的个人效应的话,惨剧则迟早会发生。时至今日,人们对陈欧的认知都还停留在“网红”层面,这就是悲剧的起源。
事实上,这种认知也是陈欧自己的认知。有媒体报道,陈欧因为意见不合和核心高管在会议室中起了争执,甚至产生了肢体冲突。此后,陈欧更坚定了走个人网红之路。即使在因为假货事件饱受质疑的时候,陈欧也依然以“陈欧这半年做了什么”为题来回应舆论。显然,在陈欧看来,陈欧永远为自己代言,而陈欧就是聚美优品。
但上市后的聚美优品与陈欧,并没能互相成全。
聚美优品5月份上市的时候,市值最高达到56.5亿美金。到了12月底,市值仅剩不足13亿美金,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电商的通病:假货,杜而不绝。早在2013年,曾有消费者称,聚美的化妆品导致脸部过敏,疑似假货。对此聚美称,个人肤质不同。但是,假货的负面并没有因此远离聚美优品,陆续仍有网友在知乎等网站上表示,自己购买的化妆品貌似不是真的。对此,陈欧在个人微博上高调回应:“如果在聚美上买到假货,验证后,愿意赔偿一百万”。陈欧的这个动作看来光明磊落,似乎在为聚美优品没有假货作证。但是,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是,聚美优品绝对没有假货。不然,陈欧哪来这么大的底气呢?貌似这是一次成功的公关。
然而打脸的是,国际大牌娇兰、兰蔻等一线品牌先后发出声明,并未与聚美优品合作。2014年7月,一位供销商被曝伪造大牌商品,在各大平台上售卖。平台名单上,聚美优品赫然在列。似乎这一爆料很是实锤,受此影响,聚美的股价下跌。
到12月,股价已经不足13美元。此时,距离聚美上市的不过七月有余,股价距离刚刚发售的22美元,已经跌了一半左右。
假货意味着陈欧为自己代言的模式走向反面。
实际上,假货问题在传统电商领域很难避免。成熟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想方设法打假,而不是义正言辞的声明没有假货。如果真的没有假货,大概世界和平了。不然,一旦被实锤,便把自己陷入两难境地。
同时,在消费者那里的信用难免受损。聚美优品大概属于后者,就算陈欧以类似100万悬赏金额高调打假,亦挽不回消费者的信任。
为了避免假货问题,陈欧砍掉了一部分平台业务,转为自营。从实际效果来看,似乎有所回温。然而,电商的大环境是全品类平台流量越来越大,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,垂直品类电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
如何从这样的困局中冲出来?陈欧的选择是,ALL IN海淘。为了保证产品品质,陈欧和聚美的几个高管去了韩国,与品牌直接签约合作。
这次韩国行不算白费,聚美找到了新的二次增长点,聚美的股价开始回升。就在大家以为聚美重新焕发生机的时候,“408新政”(跨境电商新政)出台,股价再次遭遇滑铁卢。
这一次陈欧的网红魅力就不再那么奏效了。
在跨境电商业务收到冲击后,高管离职、创业小伙伴拂袖而去,股东怒发公开信,“网红”在组织角色中的管理短板被暴露无遗。先做领导者还是先做网红?这就是陈欧和同为网红的雷军之间有巨大差距的原因。
在看到垂直电商领域难有作为之后,陈欧最近两年做出了投资多元化的尝试,投资影视、做共享充电宝、进军智能家居等,陈欧也提出聚美优品从电商公司向科技公司转型,这个过程中依然是陈欧以网红的姿态在和舆论做着对抗,其中包括和王思聪的争辩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