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高性价比也可以被解释成是小米的一种护城河,为它带来了大量的用户。这让小米成为 2018 年以来国内市场占有率唯一还在高速增长的手机厂商:一季度手机出货量 13.2 万台,同比增长了 41.8%;同期,苹果卖出 9.8 万台,只增长了 2.5%;华为卖出 21.2 万台,只增长了 1.9%;OPPO、VIVO 都有明显的下滑。而在国外市场,小米手机的增长更加快:2017 年,小米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为 321 亿元人民币,占总收入的 28.0%;而今年一季度,小米在印度已经占到了近 30%的市场份额,出货量同比增长 136.4%。
至今,对小米而言,手机销售都更像是吸引用户、获得现金流的方式。利润更高的部分是在家电、物联网硬件销售。
小米目前已经投资与管理了 210 家智能硬件公司,一般占 20%-25%的股份,覆盖了手环、手表、体重秤、扫地机器人、耳机、净水器等品类,好奇心日报(www.qdaily.com)此前也提过,同为智能手环,小米生态链公司规模采购的成本比单一采购的成本低近 50%,且销售推广费用很低,因此售价可以比其他厂家更低。这个生态链也被认为拉高了小米的估值。
业务类型、增长状况其实都好理解,真正难的是怎样估值。一般来说,估值都要找业务相似的已上市公司进行对标。在这种思路下,小米与苹果、美的常被放在一起对比。如果是这样看,无论是对比目前苹果 15 倍左右的市盈率,还是美的 18 倍左右的市盈率,小米接近千亿美元对应 2017 年 130 倍的市盈率,看起来都是高估了许多。
小米希望市场听的,是跟苹果、美的不同的故事。
例如,虽然小米、苹果都经营手机业务,都有粘性很高的用户群体,但苹果已经是全球化的公司,小米主要市场还在中国,目前正快速进入印度。也就是说,小米相对于苹果的高市盈率、高溢价,重点并非小米卖更多的物联网硬件、有所谓更大的智能生活想象空间,而在于小米正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。
又如,虽然小米、美的都卖家电,美的市值在 3800 亿左右,市盈率在 20 倍左右,2017 盈利 170 亿,远高于小米,但如果考虑到小米家电产品在侵占传统家电厂商的市场份额,给一定的更高估值也合理。
雷军自己曾经说过,“小米有 7000 万用户,每个用户价值 380 美元,算下来估值约 300 亿美元”,这通常是零售业计算用户的消费能力的方式。按照这种逻辑,如今小米 MIUI 用户数量约为 1.9 亿人,即使单个客户价值不变,那小米估值在 800 亿美元左右。
而手机带动的生态链用户的转化率与消费水平,则关系着小米未来盈利有多大弹性。
从财务情况来看,2015 年的时候,小米手机平均售价 807.2 元,带动的物联网硬件销售为 130.6 元;而在 2017 年,小米手机售价 881.3 元,增幅不大,但带动的硬件销售为 256.5 元。也就是说,小米每销售一台手机,2 年前只能带动相当于一部手机价值 16% 的其它硬件销售,而现在能带动近 30% 的销售。
但价格越来越低的手机带来注重性价比的用户,还能在以后带动多大的智能硬件销售,是有疑问的。这也是它的增长风险。
手机都决定着它的增长可能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