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霸道总裁”郭台铭:带领航母战斗群转弯|人物

2018-6-28

从某种意义上看,富士康就像是开着“割草机”的全球军团,让拿着镰刀的日本农夫不知所措。

而在当年,这种以人海战术24小时轮班、大量生产、快速交货的优势不仅仅对于日本精雕细琢、限量生产的工匠造成了威胁,也击败了像伟创力这样的代工巨头。

富士康的第一代产业工人,大多都是农民,入厂前从事“手心向下、手背向上”的田间劳动,晒得黑黑的。郭台铭在深圳三十周年活动上回忆道,“那时候,我们到每个地方去招工,都有源源不绝的人来应聘。来到工厂后,他们非常努力,很快就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。当时,劳动合同法对工人加班规定很严,一周只能加班36个小时。但这一代产业工人都特别爱加班。”

他说,工人的底薪是200元,平时加班有1.5倍工资,周末是2倍,算上加班费和全勤奖金,一个月收入可以达到500~600元。厂里管吃管住,一半收入可以寄回家。干三年,许多人都在老家建起了新房。农村的生活也改善了。

但这种情况,到2006年、2007年发生了变化:工人们不愿意加班了。年轻人觉得,加班太累了,要出去玩。这就是第二代产业工人。这些孩子小时候,父母在外面打工,往往被留在老家,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。他们这个年龄,手心是向上的,缺什么伸手找父母要就好了。工人们的需求,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衣食住行,渐渐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。单调的体力劳动,很难再引起他们的兴趣。

事实上,“工人们不好管了”只是富士康代工模式进入瓶颈期的一个缩影,让郭台铭感到真正焦虑的是富士康最辉煌的时代可能一去不返。

2013年,因营收与盈利不达预期,鸿海股价遭遇重挫,当年大跌64.39%。在一场长达八小时的股东大会上,郭台铭鞠躬向股东道歉,并宣布分拆业务结构重整的决议,减少对苹果公司产品制造的依赖,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、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上。

按照郭台铭当时公布的规划,未来鸿海的组织架构将不再以并购扩张为主,而是针对成熟的产品、产业或事业体,进行分家、分权、分立后,让每个次集团均能健康成长。在每一个次集团中,都将诞生一位总裁。同时,财务、专利等部分仍将由集团母公司控制。

现在回头看,工业富联的上市也是当年决策的产物。但比起其他业务板块,工业互联网却是承载富士康转型重任的重要平台。

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对郭台铭说:“富士康是制造业的大象,阿里要用很多蚂蚁推翻富士康。”直到2016年阿里的云栖大会,郭台铭还在会上调侃,马云所谈及的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金融、新技术和新能源让他无比惊慌,一晚上都没有睡好。

“但经过这么多年,马云的确做得非常成功,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台,要把蚂蚁聚集起来打倒我这个大象,但现在看我也没有被打倒,不过他确实把很多人聚集起来了。”郭台铭继续调侃道,马云没有做过一天的制造,就像没有结过婚的人说第二次新婚。马云所提及的新制造代表着制造业应该向平台靠齐,以及制造的数据上云端,而实体经济不是互联网+,必须是+互联网,要区分什么是虚,什么是实。这正是富士康的优势。

可以看到,最近三年,郭台铭频繁出现在许多物联网、云计算的重点行业会议上,为自己的“工业物联网”战略站台。

他喜欢举这样一个例子:腾讯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网站,马云是人与物之间,但是富士康做制造是人与物、跟机器设备之间的交流,又多了一个。

1234阅读全文

相关游戏

最新合集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    加载更多
    回复 [1楼 ]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