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围观世界杯」举办世界杯,到底是赚还是赔?

2018-6-27

”Maennig与Arne Feddersen在2010年发表的论文《2006世界杯各部门劳动力市场效应》(Sectoral Labour Market Effects of the 2006 FIFA World Cup)中称。

场馆建设太过昂贵

不仅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短期内提振有限,举办世界杯还会带来场馆建设、安保等沉重成本,从而增加政府债务,或纳税人负担。

举办世界杯耗资巨大。北欧联合银行(Nordea Bank)数据显示,2014年巴西世界杯总成本接近120亿美元,2010年南非世界杯约达40亿美元,2006年德国世界杯约30亿美元,2002年韩日世界杯逾20亿美元,1998年法国世界杯为20亿美元。

最大头的成本之一当属场馆建设。根据国际足联(FIFA)要求,东道国各个举办城市至少拥有12座现代化体育场。主体育场至少容纳8万人,剩余的体育馆能容纳4万名观众。此外,每座场馆每年的维护费用接近30亿美元。

数据显示,2006年德国世界杯场馆建设成本是18.7亿美元,2010年南非世界杯为14.8亿美元,2014年巴西世界杯为36.8亿美元。

此外,游客可能会大量涌入主办城市的社区,他们需要获得公共服务。对世界杯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来说,大量外地人涌入也意味着安保方面的担忧会增加。交通堵塞、垃圾清理等都会成为举办世界杯的成本。

正面“无形资产”

但并非都是坏消息。尽管短期内对东道国经济没有大幅提振,但举办世界杯还是会带来一些“间接”或“无形”的正面影响。这些影响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:新场馆的新奇效应、公民自我感觉良好的效应,以及国际对东道国看法的“世界杯效应”。

场馆新奇效应(Novelty Effect)世界杯场馆在比赛期间和赛后都会带来门票收入。高级的体育场馆能提供更加舒适的座椅和更高级的观赛体验,尽管票价高,但世界杯结束后,观众还是愿意购买门票来体验,这将产生客观的收入。像德国、法国等国家,本身就拥有世界顶级的国内联赛,这更增加了场馆赛后的使用率和门票收入。

具标志性的场馆还会帮助提高城市形象、吸引投资和游客。比如慕尼黑的安联球场、伦敦的温布利球场已成为这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。此外,交通、新商业区等周边基础设施赛后也使主办城市收益。

不过,场馆新奇效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。由于原本基础好,发达东道国在场馆建设上投入少,但获益却更多。而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,场馆使用率更低,许多场馆赛后被完全废弃。与运动员住所可以在赛后改为商业住房不一样,场馆很难改造为其他用途;场馆周围的商业区赛后也变得凋敝。综合来说,在评估场馆新奇效应时,应该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分开来

居民“自我感觉良好” Maennig与汉堡大学经济学教授Swantje Allmers在2009年发表的《1998年法国、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经济影响,以及2010年南非前景展望》的论文中提出了“自我感觉良好”效应这一概念。它指的是,“世界杯期间自由和放松的气氛,或者交谈话题的增加”使得东道国民众幸福感和自豪感提升,他们也因此更愿意消费。慕尼黑科技大学经贸系教授Bernd Suessmuth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《大型体育赛事:不错的体验商品》(Mega-Sporting Events as Experience Goods)中用“支付意愿”(willingness-to-pay,简称WTP)这一指标将这种购买力的上升量化。

1234阅读全文

相关游戏

最新合集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    加载更多
    回复 [1楼 ]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