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改革:商鞅变法内容最丰富

2017-10-31

今天手游汇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改革,商鞅变法内容最丰富,不了解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看看吧!如果觉得本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先收藏方便下次查看哦。

各大国的政治改革在战国初期兼并战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,各大国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 展,都在极力谋求改革,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。这些改革的内容归纳起来, 不外乎有这样几方面:在经济上奖励农耕,扩大田亩之制和开垦荒地,兴修 水利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,以提高农业产量;在政治上削减或废除世袭贵族 的特权,建立以相和将为首的文武官僚统治机构,健全法制,精简官吏,用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,用俸禄制代替采邑制,奖励廉洁,惩治腐败;在军事上 扩大征兵范围和数额,严格军事纪律,加强军事训练,奖励军功,以提高军 队的战斗力。在实行上述改革之后,各国的实力都有明显的增强,在兼并战 争中很快显示其效果。兹对各大国政治改革的情况,分别进行阐述。

(一)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

魏国是战国初期最早进行改革的国家。魂文侯自公元前445年即位,就 励精图治,着手改革。他任用了李悝、李克、西门豹、吴起等一大批改革家, 采纳他们的主张,放手让他们去干。

李悝被魏文侯任用为相,他的变法措施主要有三:

一是教育农民努力提 高农作物的产量,时称尽地力之教。他认为地方百里有田六百万亩, 如果治田勤谨,则每亩可多收三斗;不勤,则损亦如之。这样,治 田勤与不勤,在方百里之地内,粮食的增减就可达百八十万石(一石约 合今10公斤)。因此,他制订了许多增产措施,如规定:必杂五种,以备 灾害,即田地上要栽培多种作物,以便遇到灾害时,一种作物歉收可用另 一种来补救。他又强调:力耕数耘,收获如寇盗之至(《通典食货二水 利田》,又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二一引《吏记》),即耕地要用力,除草遍 数多,收获抢时间。

二是实行平法。他认为甚贵伤民,甚贱伤农,民伤则 离散,农伤则国贫,于是他主张在熟年国家进农民的余粮,而在 饥年则粜之。这样,虽遇饥馑水旱,不贵而民不散,取有余以补 不足 (《汉书食货志》),粮价保持平稳,就能做到长治久安。

三是制 定刑法。他在原有诸国法的基础上,编成了一部《法经》,内容有六篇。 开头两篇《盗律》、《贼律》,是为了镇压农民对封建政权的反抗,制止对 国有和私有财产的侵犯行为。中间《囚法》、《捕法》两篇,是讲如何惩治 盗贼的方法。另有《杂律》是对轻狡、越城、博戏、借假、不廉、淫 侈、逾制等行为的惩同规定。最后以《具律》具其加减(《晋书刑 法志》),即根据具体情况,对罪犯加刑或减刑。《法经》的颁布和实行、 对于稳定社会秩序、健全国家法制,无疑会起积极的作用。

李克也是魏文侯信用的大臣,曾治中山有功。他主张:为国之道,食 有劳而禄有功、使有能,而赏必行、罚必当。其具体措施是夺淫民之禄,

12阅读全文

相关游戏

最新合集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    加载更多
    回复 [1楼 ]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