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华大学学界泰斗们
2017-10-31
陈寅恪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神秘色彩的大师,据说他精通22种语言,通晓波斯文、突厥文等接近失传的中亚古代语言以及最能懂的佛教梵语和佛教史,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。陈寅恪的治学面很广,他对于诗歌、宗教、历史、语言、人类学、校勘学等都有独到而深入的研究和著述,但因陈寅恪在历史研究方面贡献最大,人们常称陈寅恪先生为历史学家。
陈寅恪在授课的课堂上,有著名的四不讲。即前人讲过的,我不讲;近人讲过的,我不讲;外国人讲过的,我不讲;我自己过去讲过的,也不讲。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。因此,陈寅恪上课时,学生云集,甚至有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、吴宓、冯友兰等人也都毕恭毕敬、风雨无阻地去听他的课。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,曾旁听过陈寅恪先生讲的佛经翻译文学的课,于是对外族古代语言产生了深厚的兴趣,最后成为了一名语言研究大家。
陈寅恪一直被知识界公认为是最有学问的人。梁启超曾说: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,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,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。;郑天挺称陈寅恪为教授中的教授;傅斯年更是对陈寅恪高度褒赞道:陈先生的学问,近三百来一人而己!
陈寅恪虽学识浩瀚,但也有幽默的一面。在国学研究院,流传着陈寅恪送给学生们这样一幅对联:南海圣人再传弟子,大清皇帝同学少年。康有为是广东南海县人,被人们尊称为康南海和南海圣人,因梁启超是其弟子,因此梁启超的学生就是康有为的再传弟子。大清皇帝是指清逊帝傅仪,王国维作南书房行走时,曾为傅仪讲学,是帝王师,因此王国维的弟子就是大清皇帝的同学了。那些听到陈寅恪以这样风趣的对联送给自己的研究生们,先是一愣,待解其意,一齐哄然大笑。笑声过后,却又会感到这副对联回味无穷,有一种自豪和自傲之感慢慢浸入脑际。
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时,写过这样一句话:惟此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历千万祀,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。陈寅恪一直把自由之思想、独立之精神视作做学问的灵魂所在。
后来,由陈寅恪倡导的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不但成为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治学的金科玉律,也被所有真正做学问的人视为应当坚守的学术人格。
赵元任是一个很特殊的人才,在中国语言学界一向尊他为中国语言之父,据说他能分辨和研究中国60多种方言,能讲33种方言,是通晓中国语言种类最多的人。赵元任学识杂博,从数学、物理学、文学、哲学、音乐学到语言学,都能登堂入室而有研究,一生中以研究语言学的成就最大,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,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就在国际语言学界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,以至于美国语言学界把他誉为永远不会错的赵先生。
赵元任是一个文理并重的人才。他是1910年考取清华庚款第二批直接留美的学生,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的是数学和物理,在哈佛大学读的是哲学和语言学,获得哲学博士学位,聪明的才智使他成为横跨数字、物理、哲学、音乐、语言、文学各界的全能人物,这在中国学术界也可说是绝无仅有的。
赵元任成名很早,他在美国留学后就在美国任教,一直为国际学术界看重。比如在1924年赵元任从美国回中国之前,他就在哈佛大学教授哲学和文学,而在此之前他教的则是数学和物理学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