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铁路瘦身:正酝酿人员精简方案 已试点劳务派遣

2018-6-25

在今年上半年,上铁集团改变了有关劳动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,按照变更后的规定,新录取的员工可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第一次为1年,员工只有在期限内取得相关资质和合格证后,才能签订第二次合同,第二次合同期限为6年,在合同期内未达到相关要求的,也将不再续订合同。

劳务派遣返潮

上铁集团承担着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三省一市超过1万公里铁路的运输管理任务,这是中国人员流动、货物流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。在过去一年时间中,上铁集团完成了6.28亿人次、1.86亿吨货物的运输。

如果考量到这一庞大的业务量就会意识到,要维系其运作,在“精简”的前提下,地方铁路仍然需要新机制作为补充。

劳务派遣??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约,而非直接与铁路公司签约的员工??成为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案。一个迹象是,在铁路系统已经式微数年的劳务派遣用工重新出现,上述上铁集团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,上铁集团下辖的一个站又招聘了40名劳务派遣制的员工作为试点。

劳务派遣的式微源于2013年的“政企分开”,在政企分开后,地方铁路局进行了清算方式的改革,地方站不再留有自有资金,而是由地方铁路局统一调配,因此此前由站段主导的劳务派遣制在铁路系统逐渐减少。

李锦对经济观察报表示,劳务派遣是国企改革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灵活用工方式,合理的使用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,诸如中建、中交建等建筑行业的国有企业拥有庞大的劳务派遣员工群体。

但是铁路行业的特殊性依然会困扰这一机制的建立。上述上铁集团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,铁路一线的工作环境多半是“两高一露”(高空作业、高温作业、露天作业),福利相较于其他大型国企也没有太多竞争力,因此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劳务派遣员工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。

进一步的改革

2017年铁路总公司层面已经进行了一轮人员、部门精简,按照铁路总公司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,2017年铁总内设机构中,机关部门、二级机构、人员编制分别精简 10.3%、26.6%、8.1%。

铁路系统的员工主要集中在地方铁路集团公司。在2013年完成政企分开后,铁路总公司以及其下属的各个铁路局、二级机构等成为了中国员工数量最为庞大的国有公司,按照此前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,2013年铁路系统员工超过200万,这几乎与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快递员的总量持平。

按照经济观察报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,2013年上海铁路局的员工数量达到了15.78万人。此后4年时间中,这一数量开始持续缓慢的减少,至2017年上铁集团的员工数量降至15.43万人。与此同时,职工年均工资增幅达到了12.5%。

李锦对经济观察报表示,铁路系统的员工数量过多,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。

在铁总2018年改革任务的安排中,包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、用工制度改革、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三项改革成为了重要的一项。

但上述上铁集团人士也坦言,一些岗位上人员的压缩已经影响了工作的效率,系统还需要尝试适应整个改革的节奏。在该人士看来,精简只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,需要进一步推动机制的变革,比如员工主要管理权还是归属集团层面,各站段对于其所属的员工并没有太多的奖惩权限,很难用机制推动员工效率的提高。

李锦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,用工机制调整只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是对内建立公司制度管理、对外实现市场化运营才是地方铁路集团公司最需要推动的改革。

相关游戏

最新合集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    加载更多
    回复 [ ] 楼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