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选官是各朝都有其特色,那么明代选拔官员有什么套路呢?想知道的一起来看看吧!
明代的官场很腐败,同时也很呆板,通观明王朝始终,选官用官基本上有个“三步曲”:
第一步,选贤任能。哪一朝的天下,都是拿性命换来的,胜利都是来之不易,如果不招一班真材实料的人打理天下,那也太不珍惜胜利果实了。尤其是在王朝的草创阶段,你想弄顶帽子戴戴,要么能出谋划策,要么能抡刀砍人,捣乱要捣出水平,作案要作出效率,没有个三斤九两,自己打住,怕受剥削、受压迫,也不能拿身家性命开玩笑。倘若有贼心没贼胆,事后又懊恼,根本就怨不得别人。
第二步,论资排辈。要求干革命的人太多了,也干得组织上眼花缭乱,提拔谁、不提拔谁,需要分出是驴是马的时候,一时又辨别不出是驴是马,有个简洁明快的办法,就是翻干部花名册,让他们比工龄,按先后排队。你排队排不上,又对组织有意见,那纯粹是你个人素质问题,组织上那是公平、公正的。就像过去到食品站排队买肉,轮到你时恰好卖完,只能怪自己夜生活过度,起床太晚,跟猪没有茁壮成长没有关系。
第三步,听天由命。就是前面讲过的孙丕扬组织工作创新--你也可以提拔,他也可以提拔,事情好办,符合条件的同志一齐入围,然后抽签,抽到谁是谁。大家平时都签到上班,都没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,你上是上,他上是上,到底谁上,问你家祖宗,运气不好,老是抽不到上上千,回家打老婆撒撒气,素质高的,可适当反省一下自己的阴德,什么招数能让自己平衡下来,那就是高招。
这种“三步曲”,也是选官、用官的三个模式。其中的这第三种,好像欠严肃,其实很正统,发明权属于孙丕扬。千万不要指斥孙先生,这位秦人,还真是一位正直的领导,当然也很有两把刷子,要不在官场也混不了那么长时日,机械的工作还能迸发出亮点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5),孙先生出任吏部尚书,首创“掣签法”,以抽签决定官职,主旨是要杜绝权贵请谒之弊。你想想看,部长大人每天上班,办公桌上都是一堆“条子”。送钱的人可以赶走,写“条子”人你就得客气点,一个都不便得罪。最后这组织工作怎么干,只有拿“程序法”当挡箭牌,抵挡一阵子。下次和他们狭路相逢,大可若无其事,呵呵一笑:领导,我也没有办法啊!
总之,孙丕扬的干部工作创新,是基于干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。既然明朝的反腐败工作没有及时深入下去,到阮大铖这个时候,谁都腐败出经验了。这种经验,就是潜规则的发现。
潜规则,大家都懂的,因为你不可能不看电视剧,风光的主角,多是“潜规则”的受害者兼受益者。有位先生也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主角,一夜成名,想到的便是女儿夜入导演房间,坚决落实“潜规则”。导演一想,她父亲是咱哥们,一时下不了手,又一时没了主意,打电话告诉她父亲。那先生回话很爽朗:兄弟,你就按潜规则办吧……
拿娱乐圈说官场,不是很严肃,只是很通俗。真实的官场,其实不泛娱乐性。灵石县有位卖淫女,被县委书记“日后提拔”。这位女士,堕落风尘实在是悲剧,其从政慧根凡人莫及,她有几则语录堪称经典,这里不妨照本宣科:
官,是我和书记在床上研究的;想当官,不出些血能行?男人提钱进步,女人日后提拔没错。谁不花一分钱当个小科长,我让他大白天当街睡我;三年性高潮,换来一日官高升!谁都不容易……
有一点石破天惊,其实是实话实说。之所以不容易,就是潜规则意味着潜代价,而付出代价,是为了别开生面,官场规则之外,新辟一条官场捷径。试想,一个卖淫女要从吧台走上主席台,依照正常的交通路径,那要走到何年何月?!只有捷径,才是可能。
捷径,就是近便的小路,隐喻的是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。有个成语,叫“终南捷径”,直指求取名利的最近门路。捷径这个词,不解释往往大家都明白,解释起来往往很有一点废话的味道,适得其反。真不明白,可以拿块骨头扔在地上,看狗是转两圈跑过去,还是直线跑过去。所以,什么叫“捷径”,狗都知道!
狗都知道的事,人也有不知道的,或不好意思知道。比方说想吃猪肉,农民一般是先买猪仔,再养大,过年的时候宰了它,好肉卖点钱,剩下来的自己吃,这就谈不上捷径。聪明人绝对不会这么干,台湾有位著名的学者,她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,就叫“我吃一根火腿肠,难道非要养一头猪?”
要吃火腿肠,又不想养猪,再下厨劳作,哪该怎么办?估计只剩下买。当然,掏出来的“等介交换物”不一定非要是银子。所以,“买”与不正之风无关,与社会分工有关,也属于“捷径”的一个亚种。
当初,阮大铖上魏忠贤家开展腐败工作时,其实就是寻求官场捷径。但官场捷径又意味着对官场规则的背离,所以实际操作中阮大铖必须是慎之又慎的。态度上,阮先生很恭敬,不仅对魏老爷,就连他家的门卫都恭维有加。实质上,则要多加小心,毕竟这是按潜规则办事,不是一件光彩的事,还真能让人“大白天当街睡我”?况且,潜规则的风险并不是潜在的--自己的事可以把握,领导的事就不是你能把握的。万一领导“出事”了,不是有拔出萝卜带出泥么?所以,阮大铖送钱之前递出自己的名片(名刺),完事之后都要想办法再要回来,甚至还顺眼看了下“来客登记簿”,不能白纸黑字写着尊姓大名,如同上访,千万不能被记帐。
天启年间一顶官帽的争夺,阮大铖与魏大中都情不自禁地冲破官场的显性规则,但有方式方法上的差异--魏大中紧紧依靠组织,阮大铖则组织观念淡薄,选择针锋相对,于既定规则之外寻找捷径。
--捷径,其实很多人是无师自通的,条件反射一样,会习惯性地想到是行贿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