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建时代卖官司空见惯

2017-9-26

历史地看,卖官与腐败其实并无多大的关联。见别人买了官,可以说几句风凉话。倘若真的不以为然,那就是见识过短的问题了。

行贿,似乎就是送钱的意思。当然,这是旧社会,社会进步以后,特别是物质文明成果空前繁荣之后,行贿方式早已开始丰富多彩了。

阮大铖为什么要给魏老爷子送礼?这话问得欠智商。送礼,是官场的一门必修课。大凡领导,谁送过礼,不一定清楚。但谁没有送礼,一定清楚。送礼中的相当一部分,还叫“应酬”。官场这种应酬十分常见,广东布政使徐奇一次进京朝见明成祖,便带过一批岭南藤席馈赠朝官,为巡城截获并搜出礼单。明成祖将这个名单看了几遍,唯独没有看到太傅杨士奇的名字,觉得很奇怪,召见了杨士奇。杨士奇解释说:“徐奇上任时,大家都作诗为他送别。徐奇这次回京用藤席回赠,无非是表达谢意,不会有别的目的。那时臣正好生病,没有赠诗给徐奇,不然的话,我这次也会在馈赠之列。”

杨士奇的解释是实在的,不是所有的礼尚往来都叫行贿,只有送礼出现量变与质变时,那才能叫行贿。 一个交情是水的人,便是“道德洁癖”,无形中会把自己从团队中孤立出来。社会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环境,当众人都在做一件你认为不入流的事时,你不参与,这就代表你自己把自己从他们的圈子里淘汰了。人总要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圈子里,当你不能适应这个圈子,看似你不屑与之为伍,实际上你就是自我出局。一旦出现什么变动,你不是圈子里的人,人家也就没有保护你的必要。如果需要一个“替罪羊”,你就会是最先倒霉的那个。魏忠贤权倾天下,天下几人清白?所以,阮大铖给魏忠贤送礼,是绝对可以相信的。

阮大铖给魏忠贤送的礼,魏忠贤肯定是知道的。理由,就是阮大铖当上了吏科都给事中。这也说明,生意场上的魏忠贤,是很讲诚信的。

但任何问题,都要全面和辩证地看。很多人很机械,认为阮大铖既然在魏忠贤这里买过官,那他们就是沆瀣一气,办“逆案”时就要一并处理,这就有点失却公允。买方与卖方,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伙的,街头最常见的景观,就是顾客与店主争得面红耳赤,甚至武打动作的镜头都有。你硬要说买卖双方都是铁哥们,也太对不起消协的同志们了。

阮大铖在魏忠贤这里的官帽交易,能证明的只有一点,就是魏老爷子是相当有实力的??魏忠贤也是党的领袖,只有党的领袖,才能办成常人想办而办不成的事。

▲明刊本《芳茹园乐府》书影,赵南星撰

话说回来,东林党选官,魏党卖官,本质上也是无甚两样。行为方式不同,无非是两党的党章不同,出手的套路不同,南拳北脚,各展所长。再有一点,魏党卖官,明显私卖,买卖完了,双方气都不吭一声。东林党弄官,像是官卖,卖完了有个私家网店的作派,给你一个友情提示??亲,给个好评哦!

史料显示,魏忠贤卖官的价格,基本在消费者承受的范围内,优惠活动比较多。县官,两三千两;知府,五六千两。折合人民币市价,与报纸上某位省领导的实际成交价,基本持平,说明这么多年来房价虽然发了疯,官帽的价格还是数百年如一日的。

以上说的,仅是官帽交易中的“黑市”。卖官,其实也有正宗的“国营店”,如果你没见过,那是官运欠佳,没赶上好时候。买官卖官,本叫“赀选”。“赀”是指财货,“纳赀”是指向政府交纳金钱或者财物,拜官授爵。故“赀选”又叫“卖官爵”。早在秦朝时期就有了“纳栗授爵”并且颁布了“纳赀钱可为官”的法令。

作为封建统治政府这种卖官制始建的初衷,不仅不是腐败,恰恰是反腐败??如其银子落进私人的腰包,不如进了公家的国库。先国家,后集体,再个人,这是一个很大的道理。西汉初,朝廷认为中下级官吏俸禄不高,恐家贫者为吏必贪,出于执政为民的理念,于是公开出台了“纳赀钱可为官”的条例。按当时的行情,交十万钱就可为官,有市籍的商人不得为官,遂造成“贾人有钱不得为吏,廉士无赀又不得为官”的局面。

▲明代官印

官职者,国家之名器也。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,所以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,为避免群众不理解,卖官时遮遮掩掩,总是想方设法巧立名目操作之。汉灵帝刘宏在这个问题上表现最“牛”,不仅堂而皇之地专门开了个卖官店,明码标价公开售官,而且将卖官鬻爵行为制度化持续化,公开卖官长达七年之久。

中国这样文化底蕴极深的国度,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有一个很漫长的名录。可惜,至今没有“买官”或“卖官”这样的词条,真是极度的遗憾。现在有热衷批判“买官”、“卖官”的,多是一些愤青??为什么定义在“愤青”头上,因为这些同志绝对年轻,对祖国文明史不是很熟悉。就“买官”、“卖官”而言,史上实属常见。有官卖的,有私卖的,当然买方一般都是自费。大凡官方财政比较紧张的时候,都会腾出一部分名额,然后倒卖出去,变现充实一下国库。尤其是王朝末期,这笔生意就更红火一点。阮大铖后来真的发达了,就曾干过这种营生。并且,很有一些为国分忧的味道。

当然,这种生意也有尺度,卖得太多,容易形成官帽膨胀。膨胀与贬值又必然地勾搭在一起,对国家和消费者都是一种伤害。商品是否值钱,看的是商品的稀缺程度。这方面,政治经济学就显得不够政治和经济了??卖官,跟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根本就没有关系。

▲明天子玺文

跟什么有关系?资源稀缺度,商品成交量。稀缺度很容易理解,越是稀缺,就越意味着价格的上扬。但成交量上不去怎么办?东林党的办法,是将官员的位子搬来搬去,运动中产生隐秘交易。

这种手段之所以隐秘,因为封建王朝也有规矩的一面,不是官大嘴大,想拿掉人家的帽子就能拿掉,一点技术处理都不用。古代官场,有个正常的退休制度,即所谓“致仕”,源于周代,汉以后成形,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,除非有疾。致仕的实质是交帽子,并且有条件??致仕后的官员,仍有相应的政治、经济和生活等待遇,但隐形收入肯定是没了。所以,唐末便发生杨复恭拒不接受致仕诏令,还指使手下杀害来使。为了一顶官帽,人都可以杀,充分说明官帽那是太值钱了??整个封建王朝,也就不乏“致仕”与“反致仕”的争斗。

这类明争暗斗,看起来很庸俗,实质上很老土,效果也有限。比较有科技含量的,自然是后人发明的“切杠”,就是提前几年将你切到“二线”,在培养“年轻干部”的旗帜下,收回官帽??反正人家买帽子的时候,只会成交之后赶紧走人,根本不会脑子短路,细问这商品“三包”期限究竟是几年,还跟店主要张保修卡。“切杠”取代“致仕”,当是大势所趋,因为这种技术含量中包含了含金量??这一刀“切”下去,切出来的货物,价值远非“新疆切糕”能比。当然,双方的妥协还是有的,买家多能趁机得到一些好处,无非国家白白多付几袋饷银,顺便受点委屈。

相关游戏

最新合集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    加载更多
    回复 [1楼 ]取消回复